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4日電(記者陳靜)記者4日獲悉,《婦科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2025版)》在上海正式發布。
本次修訂主要基于婦科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最新循證證據的涌現以及臨床需求的更新,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及時、精準的指導。這部匯聚著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智慧的權威指南正式發布,將為該領域的規范化診療提供關鍵指導,推動婦科腫瘤免疫治療向更高水平發展。>>>商務洽談,點此處,在線咨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殷愛軍博士介紹,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的有效藥物,既可用于晚期轉移/復發患者經治失敗的后線治療,亦可用于其一線治療以及局部晚期子宮頸癌同步放化療的聯合治療。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藥治療婦科腫瘤療效有限,其與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PARP抑制劑等的聯合治療可顯著提高療效。
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孔北華教授介紹,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已在中國婦科腫瘤臨床廣泛應用。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分別于2021年發布首版指南、2023年完成首次修訂,兩版指南的發布對臨床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悉,自2023版指南發布以來,國內外多項ICI相關臨床研究數據陸續披露,真實世界應用經驗亦不斷豐富。為進一步優化臨床實踐指導,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正式啟動2025版指南修訂工作。孔北華教授強調,新版《指南》著重強化了對國產藥物臨床證據的系統性評估,依據研究證據等級與專家共識度,明確了不同層級的推薦強度,確保臨床應用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馬丁教授指出,新版《指南》嚴格遵循循證醫學原則,依據研究證據等級構建推薦體系,旨在為婦科腫瘤醫師提供科學、規范的藥物應用指導,最終使患者獲益最大化。
《指南》將在多個雜志以及多個媒體網絡上線公布,并將納入即將出版的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中國婦科腫瘤臨床實踐指南(下卷)》。該下卷計劃于2025年9月20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大會上正式發行。系列指南的發布,將進一步推進婦科腫瘤的規范化診療工作,使臨床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將確保患者能夠接受當前最佳的醫學診療處理,獲得最佳療效,這也是婦科腫瘤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完)
地址:上海市虹橋商務區富力環球中心
COPYRIGHT ?2011-2021 西遞凈化 版權所有 律師聲明:本網站板式設計及所有圖片一律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備案號: 滬ICP備11045524號-15
全國服務熱線
地址:上海市虹橋商務區富力環球中心
網站備案號: 滬ICP備11045524號-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