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全球臭氧層破壞和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嚴峻,尋找環境友好的制冷劑成為了擺在制冷行業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制冷劑是制冷系統中的工作介質,它在制冷系統中循環流動,通過自身熱力狀態的變化與外界發生能量交換,從而達到制冷的目的。在空調系統中,是通過蒸發與凝結,使熱轉移的一種工作流體,俗稱氟利昂。
氟利昂可分為CFC、HCFC、HFC和混合制冷劑。
早期的氯氟烴類產品,簡稱CFCs,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制造初期,發現氟利昂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制冷劑廣泛用于家用電器、日用化學品、消防器材等領域。20世紀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產和使用達到高峰,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于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化學性質穩定的氟利昂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分子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層,出現很多臭氧層空洞。由于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被《蒙特利爾議定書》列為一類受控物質,已禁止使用。
然后研制出替代的氫氯氟烴類產品,簡稱HCFCs,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層破壞系數僅僅是R11的百分之幾,因此,目前HCFC類物質被視為CFC類物質的最重要的過渡性替代物質。
后期研發出更環保的氫氟烴類,簡稱HFCs,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其臭氧層破壞系數為0,但是會產生溫室效應。在《蒙特利爾議定書》沒有規定其使用期限,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中定性為溫室氣體。
目前,家用電器所使用的所有制冷劑幾乎全部都是氟利昂制品,非氟利昂制冷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發出來。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第一類氯氟烴類產品,對于相對環保一些的氫氯氟烴類產品和氫氟烴類制冷劑,還要有相當長的一段使用時間。
隨著世界制冷空調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對制冷劑的需求量也在呈現逐年上升態勢,每年達到數十萬噸的消耗量。因此從長遠影響來看,重新起用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天然工質是實現環境與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
2016年2月29日,中國深圳,舉辦了一場“亞太地區房間空調器行業環境友好替代技術應用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由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MEP/FEC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主辦、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協辦,旨在進一步推進家用空調行業HCFCs淘汰、推動環境友好替代技術的發展、解決行業可燃性工質替代品面臨的技術和推廣障礙。來自亞太地區28個國家的百余位機構官員與相關從業人員參加了研討會。
R290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制冷劑,毫無疑問成為了此次會議的主角。R290,即丙烷,作為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碳氫工質,是一種新型環保制冷劑,具有零ODP(臭氧消耗潛值)、GWP(全球變暖潛能值)極低的特性,被行業譽為“最有潛力的環保制冷劑”,并且在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效應等方面表現優異,可作為HCFCs對此,專家指出:在家用空調R290的灌注量不超過500g的情況下,發生爆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可靠的技術支持下,R290空調的安全性遠遠高于同為可燃物質的液化氣;其次,R290即使燃燒,也只生成沒有毒性的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出現如同HFCs制冷劑燃燒產生有毒物質的情況。綜合來講,R290的可燃性并不能成為其作為房間空調器制冷劑的阻礙。